1)第175章 外商再来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

  原建凡神情颇为复杂的看着斩钉截铁的苏国洲。

  苜禾农牧的高利润只是个案。

  苜蓿本身经济价值并不高,要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必须依赖草食畜禽尤其是奶牛的高效转化。

  没有畜牧业的拉动,苜蓿产业很难健康发展。

  近些年,并不是没有农户种苜蓿。

  但无论是国营大场还是一般奶农,普遍认为苜蓿贵,给奶牛喂苜蓿不划算。

  这些草业的拓荒创业者,坚守苜蓿产业多年,经历过低估、彷徨和失败。

  但这灯太神秘了。

  因为争夺牧草,客商之间几度爆发争执。

  “这次的订单只会比上次的更大!”

  九泉,嘉禾集团。

  而兵团需要发动职工种植苜蓿并保证较好的收益,交易成本很高,收购来的原料质量也千差万别,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在浮躁的市场情绪下,像辉煌种业、兵团这样理智的企业和组织并不少。

  种棉花的职工别提有多酸了,2吨那也是2000多元钱。

  苜禾上批出口到岛国的苜蓿草反应良好。

  这几年,除了最开始的普通苜蓿种子外,苜禾的草地退化治理以及乌拉特草原补播草种等等,都是从辉煌等公司买的。

  庄可和尤复先已经麻木了,只能摆烂。

  “老板,南韩、弯弯省和东南亚的客商代表都在会议室。”

  “苜禾为什么能行?”

  今年也已收割了两茬苜蓿,平均价格达到1.1元每公斤,预计每亩收益能达到2000多元。

  除了岛商外,南韩、弯弯省和东南亚也来了人。

  很多人对其都是一知半解。

  哪来的钱继续投资?

  “气候太适宜干草加工了!”

  黄钦笑道:“镇里争取了一些资金,用于补偿你们的直接经济损失。”

  看着旁边闭目养神的年轻老板,这就是一个不懂怜香惜玉的钢铁直男。

  “那还得多亏苜禾买了辉煌大量的草种。”

  黄钦哼着小调,再次将三个种植户和企业组织了起来。

  但也有鼓吹苜蓿种植的嫌疑。

  ……

  从上到下,舆论的热度有点消散的迹象,国粮的庄可和农发的尤复先刚准备松口气。

  看着辽阔的草场,炙热的阳光,干燥的大地,第一次来华夏西北的岛商流露出了惊叹、羡慕嫉妒的神情。

  “苜禾农牧第三茬牧草正在收割,新鲜的外贸订单即将出炉。”

  苜禾农牧的影响力层层扩散,迅速蔓延到了地方、畜牧和草业。

  疆省兵团,又是另一番景象。

  “都希望预订一些订单,最后一茬牧草,采种后的牧草甚至明年的都行。”

  大部分岛商们都是冲着优质苜蓿来的,尤其是一级干草之上的优级、特级苜蓿草产品。

  最终,这些岛商都涌进了河西走廊。

  郭阳说道:“嗯,再等会儿,我约了其它人,顺利的话应该今天就能解决产能问题。”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