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2章 孤要干的是大事(求订阅求月票)_乱明者皇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万历三十年,春夏之交。

  经历了半年多的茶马司整顿,现在的茶马司也终于完完整整的划归到了户部名下。

  户部对这个新的衙门,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在户部眼中茶马司衙门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主管茶马互市的聚宝盆,它更是户部崛起的象征!

  有了这个衙门的编入之后,户部不仅扩大自身的权责影响力,还成立具有稽查和审问的税警。

  这样的进步任谁看到都会眼红无比。

  在京的六部诸寺,司,署等衙门不下一二十个,但真正具有独立衙门执法缉拿之权的,好像除了大理寺和刑部外,并没有个哪个衙门有这样的权力机构设置。

  由此可见,皇太子殿下对户部的重视程度,真的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朝。

  皇太子殿下无比重视户部的财权,也无比重视户部的财源,所以,才给了户部这个大的权力。

  其实,这样的设置,也是朱常洛比照后世的税务机关来设置的。

  在古代户部拥有了后世“财政部”“税务总局”的两相权责。

  但是,户部却没有实际收税的权力,全靠地方督抚,州县的自觉,户部才能得到各地相应的税额上供。

  这在朱常洛看来是极为被动的财政政策。

  下面的督抚,州县等地方官员,以及下沉到县乡之中的不入流的书吏等,他们或多或少都要自己的私心或者私人利益交织在地方的税务收纳之中。

  指望着他们能安安分分的把每年应收的税款和税粮如数的上缴朝廷,那才是活见鬼了。

  很多地方的官员通常都是税照收,粮照催,但是转头就会给朝廷写一份当地受灾减产绝收之类的奏折云云。

  不明真相的中央官僚和皇帝看到这样的奏折之后,几乎也都是无可奈何的,最后也只能不情不愿的酌免当地的税收和粮食的田赋。

  但结果,往往都是这些中间官员和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小吏们把这些应收的税银和粮食给瓜分了。

  最后,还是朝廷做了冤大头。

  老百姓们没有得到一点实惠不说,最后还在各种巧立的名目中多缴了不少的税银和粮食。

  如此乱象丛生的税务现象,朱常洛早就已经深恶痛绝。

  虽然,现在他直接收拾的只有盐税和茶马司,市舶司的税,地方上的田赋朱常洛还没动手。

  但这并不代表朱常洛就可以容忍这种乱象继续下去。

  只不过,现在朱常洛还未完全腾出来手来,不然的话,就这样的税务乱象,这样的欺上瞒下,不知道又要杀掉多少县官小吏。

  这些人虽然品级不高,但他们却是临近百姓一线的官吏,这些人若是干的好,朝廷自然也能脸上增光。

  但是这些人若是干得不好,老百姓的们怨气则都会归结到了朝廷本身之上,等到这怨气越来越大,底层的老百姓们再真的遭遇了什么天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