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章 古籍中的线索_冲虚观的小道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完早饭,王小明两人向学校走去。

  “真不想上学啊。”在学校门口,小胖子留下了这句话生无可恋的话后缓缓走向教学楼。

  “小明!~”王小明刚走到图书楼门口,就听见有人在叫自己。

  转身望去,孙斌正从远到近快速走来。

  “小明,昨天有人来捐一批书籍,你回头一起来帮忙整理,看看有哪些是放你那边的。”孙斌对王小明说道。

  “好,我知道了,一会就过去。”王小明说道。

  孙斌今天看上去很忙,说话这功夫已经走到了楼梯口正准备上楼,回过头说:“行,那我一会叫你。”说完就一溜烟的跑上楼去。

  王小明来到办公室,没过一会孙斌的电话就来了,让他去二楼。

  来到二楼,场地中心桌子上已经齐齐整整放了好几堆书籍,四五个老师正在对书籍分文别类。

  “王老师,这里!”一个女老师叫了声王小明,指了指一张桌子上的一些发黄的书籍说,“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一些疑似古籍的书籍,你看一下,把属于古籍的挑选出来,然后登记存档。”

  “好的。”王小明来到书桌旁边,拿起一本书开始了工作。

  这回捐书的是本地的一户书香世家,老人的儿子在国外发展扎根了不打算回国,想到自己老去以后家里的藏书典籍无人照料索性就捐给自己的母校,希望这些书籍能继续发光发热。

  王小明整理了一下,这次古籍不多,由于保管条件和战火及社会动荡,民间的古籍一般很难完整保存下来,这次送来的古籍大多数都是民国时期印刷出版的刊物,还有几本年代更老的《论语》、《史记》等名著版本。

  小心翼翼的将古籍放进专门的盒子里,王小明和其他老师打了个招呼,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工作还挺累人,总算搞定了。”好不容易把这些古籍分类存档后,王小明伸了个懒腰,拿起其中一本悠哉的看了起来。

  这本书是捐书这户人家的家志,在古代,大户人家一般都修有家志,用来记录家族的起源、发展、兴旺乃至于衰败,一般家族中出过有名望的族人及其事迹都会被写入家志中,用来激励后人。

  翻开家志,第一页上只有八个大字“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倒是个积善之家。”王小明看到这八个字的家训微微一笑,翻了过去。

  家志的内容是古文所写,王小明虽然在冲虚观也学了一点,但读起来还是有点费劲,七拐八拐的对付了下来。

  看着看着,家志中的一段话引起了王小明的注意,不由得细细品读:“清康熙十三年,镇南王耿精忠叛,为避兵祸,族人北迁,张清扬于族人失散,跌入山涧,迷,不得出。寻一洞,以石泉饮之,泉如奶,闻之有异香,张饮之聪慧,次年拜一甲进士身,复寻,不得入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